从修表匠到今天百亿级线缆王国掌舵人,35年的时间,蒋锡培带领远东控股集团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电缆制造商和智慧能源服务商。
1980年,蒋锡培还是个钟表匠,修表5年意外赚了28万,从此走上创业路。命运却和他开了个玩笑,创业失利让蒋锡培一度倾家荡产。
但他就像一头勤恳踏实的耕牛,埋头苦干,一直苦苦熬到东山再起。
他独辟蹊径“先店后厂”闯出市场,在当时的环境下,远东率先实行百分百承担责任和相应的担保制的商业模式,与销售人员进行责任绑定。“先店后厂”模式,也让远东在电缆行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得到了快速成长,而这个模式也一直保持到了今天。
远东经历五次改制,顺势接力,稳坐行业第一。蒋锡培坦言,前面三十年,创业是为了养家糊口,但是企业做到今天,不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一定是要对用户负责,对国家持续发展负责。
如今远东年营收近500亿元,连续多年登上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蒋锡培被赞为“中国电缆大王”。
2009年,儿子蒋承志留美归来。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做投资分析师。作为中国最大的投资公司之一,中信产业基金也被称为是投资界学历、经历、能力兼备的“三好生”汇聚地。在这里,蒋承志除了和大家一样拼命工作外,实在没有其他“特殊待遇”可以享受。
父亲蒋锡培用“刮目相看”形容那时的蒋承志。他没想到80后的儿子这么能吃苦,也没想到入行这么短,儿子的专业能力就已经初露端倪。
在蒋承志眼里,父亲的辛劳激发了他的使命感,远东的发展趋势也令他斗志昂扬。他锻炼一段时间后进入远东公司,怀揣着“产业报国”梦想,带领企业向“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服务商”的战略发展方向不断迈进。
对未来,这位85后信心满满地说:“原来企业是做大做强,现在是要做精做强。远东将会坚持在智慧能源主业和产融投资这两个大战略上,致力于成为一家跨越三个世纪,备受员工热爱、备受社会尊敬的全球化企业。”
无锡兴达泡塑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华若中,从20万贷款起家,经过近30年的发展,将兴达发展成为生产规模居“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企业。
当前,兴达集团的“锡发”牌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以上,也就是说,每三个包装箱中,就至少有一个使用的是兴达生产的泡塑材料。
1992年,已经42岁的华若中依靠银行的20万贷款成立了无锡县兴达泡塑材料厂。
在此之前,他是当地乡镇企业的厂长。当时,国内可发性聚苯乙烯(EPS)需求量日益增长,却没有大批量生产的能力,主要依赖进口。
农民出身的华若中,矢志要为中华民族争口气,他瞄准高科技,经历了许多的曲折和磨难,产品终于研制成功,并迅速批量生产。
专注于实业的发展,倾注几十年精力,华若中不遗余力研究和开发EPS系列产品,把产品不断做精,把企业不断做强,靠着艰苦奋斗精神创办的企业,当前兴达已成为闻名中外的现代化大型化工企业集团,跻身于全国500强和世界前列。
儿子华啸威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名警察,27岁便成为锡山市刑侦大队二分队指导员。2004年他自主创业,成立无锡三强钢构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当年的销售收入就达到7000万元。
华啸威在经营企业上的天赋让华若中感叹后生可畏。兴达在高速发展中更需要不断注入人才的力量,华若中认为,既然是人才就该将他放到一个更大的舞台上。
2005年底,他将儿子“挖”了过来,成为兴达大家庭的一员,负责整个公司的进出口业务,同时兼任兴达子公司江苏诚达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凭着一张嘴、一双手、两条腿,他赤手空拳跑市场、请人才。
看着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宽裕起来,他从此笃信:“工业是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必由之路。”1997年,戴祖军一手创立的锦绣铝业决定上马汽车轮毂项目。当时,整个中国的民用汽车保有量仅有1200多万辆,不足今天的1/20,且产业投资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
戴祖军不惜重金投入设备改造和人员培训,仅用一年时间就交出首批轮毂产品。
“汽车,是一个国家工业的核心。作为民营企业,有责任为国家探探路。”
2016年10月底,国内第一家智能化车轮制造工厂——240万件轻量化车轮生产项目在无锡戴卡竣工投产。随着“一部手机掌管一条生产线”“1个工人操作12台设备”的智能场景成为行业标杆,人们对戴祖军豪掷6亿元建设“无人工厂”的质疑随风而散。
从传统制造到精密制造,直至今天的智能制造,戴祖军带领企业一次次转型升级,不断适应环境和市场的千变万化,但从未偏离实业的轨道。
在旁人眼中,戴祖军的儿子戴润是条件优越的企业家“二代”。虽然有着较好的出身,但戴润从小家教甚严。他至今记得小时候的一件事,“印象里父亲是一厂之长,应该是最大的领导,但是有一次自己到厂里看到父亲在办公室里被别人训责,而父亲则是在谦虚地倾听。
那时候可能会觉得不解、替父亲委屈不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渐渐明白那是父亲的原则:“不以老板自诩,时时事事谦虚低调。”
因此,在父母言传身教下长大的戴润,也给人比较谦虚,不喜欢张扬的感觉。
在北京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院毕业后,戴润便留在北京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工作了四年。
在正式进入“锦绣”之前,他又在秦皇岛中信戴卡工作了半年, 2009年开始,为了给父亲分忧,戴润先进入规模较小的锦绣轮毂“小试牛刀”,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11年,父亲正式任命他担任锦绣铝业总经理,并寄语:以创新争先的理念打造一流的团队,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实现人生的梦想。
在父子两代人的努力下,公司将个人的梦想、人品和匠心融入产品,在智能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无锡市锡山三建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钱云皋,于1994年受张泾镇党委任命,接任当时还是张泾建筑工程公司(锡山三建前身)的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
20余年的成长磨砺中,他带领企业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和践行“诚信敬业、以民为主”的核心价值观,确立了“一业为主,延伸发展”的经营策略。
在实施了三轮大刀阔斧的改革后,把一个仅有80多万元资产、五间临时办公用房的乡镇建筑企业,发展成为集建筑施工、速捷架研发与生产、装饰装潢设计与施工、机电安装、市政建设、园林绿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企业。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讲信誉、重服务、求创新、树品牌”的诺言。
与父亲钱云皋比起来,钱新华更加儒雅、温润。父亲身上为人处世的正派作风、对企业、对行业的满腔热情全无遗漏地传承到了他身上。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的后来者,钱新华也曾试着逃避父亲递来的接力棒。但是父亲十分尊重他的选择,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培养他对创一代的认同感、对接班企业的认同感和对即将进入的行业认同感。
高中时期,钱新华就被父亲带到各个工地实习,干的是最脏最累的杂活。正是这段时间,他和公司员工很快就混熟,迅速摸清了基层运营情况,并且懂得:发展实业回报社会,做事要先做人,做企业就是做口碑。
他坦言,现在回过头来细想才明白父亲的当时的良苦用心。由于对父辈、对企业和对行业有了高度认同感,正是这三个认可,成为他愿意接力前进的重要动力。
他认为,企二代有了认同感才能将父辈的事业变成自己的事业,才有内生动力去经营好属于两代人共同的企业梦。
2005年,钱新华接手脚手架业务之初,这家子公司仅是锡山三建下属最小的一家公司,面对市场饱和、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钱新华的加入无疑给公司注入了活力。
在拓展渠道的同时,他注重产品的创新升级。由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速捷架”系列产品,与传统脚手架相比,具有安全性能高、搭拆方便、节约用工等特点,不仅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更一举填补了国内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着这一创新技术,公司还成为了国标、省标的主编单位,产品先后出现在南京青奥、港珠澳大桥、京沪高铁以及无锡、南京、宁波地铁等多个重大工程项目上。
短短两年时间里,这家最小的子公司一跃成为锡山三建最大的主业。
此后,在这对“父子兵”的带领下,锡山三建团队不断开拓创新,这家创立之初资产不足百万的乡镇企业,成长为一体两翼多元经营、配套发展的国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
20多年间,锡山三建的综合产值增长了40倍;注册资本增长了33倍;净资产增长了52倍;上缴税金增长了37倍;员工人均收入增长了10倍;技术和经营管理队伍增长了15倍。